九月初的bj,秋意微露。当绿皮火车缓缓驶入bj站,空气中混杂着煤烟、人潮和一种大都市特有的躁动气息。陆岩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站台,看着眼前远比记忆中年份更“旧”一些的京城,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次,他不是过客,而是要将未来四年,乃至更久的人生,扎根于此。
父亲陆大山本想亲自送他来报到,被陆岩坚决拒绝了。他需要独立开启这段生活,而不是永远活在“煤老板父亲”的羽翼下。最终,陆大山妥协,但塞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和一部最新款的摩托罗拉手机,反复叮嘱“有事一定要打电话”。
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陆岩倒了好几趟公交车,终于找到了那座闻名已久的学府——北京电影学院。校门并不气派,甚至有些朴实,但进进出出的年轻人身上,都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气质和蓬勃朝气。校园不大,但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浸润着光影的故事。
报到流程简单高效。交费、登记、领取宿舍钥匙和被褥。宿舍是标准的六人间,上下铺,条件简陋,但充满了生活气息。他是第一个到的,选了个靠窗的下铺,默默收拾起来。陆续有其他舍友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来,父母们忙着铺床叠被、反复叮嘱,孩子们则带着初离家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陆岩安静地看着,心中有些感慨,这种纯粹的、属于十八岁新生的懵懂与期待,于他,已经有些遥远了。
他主动和舍友们打招呼,互相介绍。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性格各异,但都对即将开始的北电生活充满好奇。陆岩沉稳的气质和有条理的谈吐,很快让他隐隐成了宿舍的主心骨
安顿好宿舍,陆岩在校园里慢慢走着,熟悉着未来的教室、排练厅、图书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和归属感。他知道,这里将是他积累资本、编织人脉的最重要舞台。
开学前的日子,陆岩没有闲着。他先去公用电话亭给家里报了平安,然后,他做了一件计划中的事——联系《永不暝目》剧组。
他用街边的ic卡电话拨通了赵宝刚导演留下的剧组联系方式。接电话的是个剧务,听说是投资方的小陆顾问,语气立刻客气起来。陆岩没有摆架子,只是礼貌地询问剧组目前的拍摄进度和地点,表示自己已经到bj上学,如果方便,想去探个班,继续学习。
很快,消息反馈回来,剧组正在京郊一个影视基地拍摄。赵宝刚听说陆岩来了,倒是很爽快,让他有空就过去。
第二天,陆岩便坐长途车去了影视基地。再次见到赵宝刚和海岩,感觉已然不同。上次他还是个由父亲带领的“关系户”,这次,他是以“北电新生”和“投资方代表”的双重身份独自前来。
“小陆来了?这么快就开学了?”赵宝刚正盯着监视器,抽空跟他打了个招呼。
“赵导,海老师。还没正式开学,我先安顿下来,想着有空就来跟各位老师学习。”陆岩态度谦逊,递上刚从街上买的两包好烟——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这个时代最实用的“礼节”。
“哟,挺会来事儿。”赵宝刚笑了笑,接过烟,语气随意了些,“正好,这场戏拍得有点拧巴,你也帮着看看,年轻人有什么感觉。”
陆岩心里一动,知道这是赵宝刚随口一说,也可能是某种小小的考验。他安静地站到监视器后面,看向正在拍摄的场次。是陆毅饰演的肖童和袁立饰演的欧阳兰兰的一场对手戏,情绪比较复杂。
拍了一条,赵宝刚喊了停,皱着眉头,对身边的副导演和演员说:“感觉不对,肖童这里的挣扎不够,太表面了。兰兰的诱惑劲儿有了,但层次感差点意思。”
现场气氛有点凝滞。陆岩仔细观察着,回忆着原版剧集和后世更成熟的表演理念。他沉吟片刻,等到赵宝刚目光扫过来时,才用一种探讨而非指导的语气,轻声说:
“赵导,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让肖童在拒绝的时候,手上有个小动作,比如无意识地捻着衣角,或者眼神先躲闪再强迫自己对视?这样可能比单纯的台词拒绝更有内心戏。兰兰姐的话,是不是可以在逼近的时候,气息稍微变化一下,带点若有若无的香气之类的……让诱惑更具体,更‘物理’一点?”
他没有直接批评表演,而是从细节和外部动作入手,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能够激发内部情绪的具体方案。这种建议方式,既专业,又不会冒犯导演和演员的权威。
赵宝刚闻言,摸着下巴想了想,眼睛微微一亮:“哎?有点意思。试试,按小陆说的,调整一下,我们再保一条!”
演员们按照调整后的方式又演了一条。这一次,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戏剧张力都出来了。
“过了!”赵宝刚满意地喊了一声,然后转头对陆岩笑了笑,“行啊,小陆,这北电还没开学,就有点专业眼光了。看来让你当这个顾问,没白当。”
海岩也在旁边,闻言也点了点头,看陆岩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欣赏。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看向陆岩的眼神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个年轻人,似乎不只是有个好爹。
陆岩连忙谦虚:“赵导您过奖了,我就是瞎琢磨,主要还是您和演员老师们功底深。”
这一次探班,陆岩没有再提更多具体建议,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观察,帮忙递个水、搬个不重的道具,完全是一副虚心学习的晚辈模样。但他的“专业”第一印象,已经成功创建。
离开剧组时,赵宝刚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周末没事常来,剧组盒饭管够,你也多看看真正的拍摄是怎么回事,比课堂上学的实在。”
这句话,让陆岩心中大定。这意味着,他成功地在《永不暝目》剧组获得了一个非正式的、却极有价值的学习和存在资格。
走在回城的路上,九月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边是即将展开的校园生活,一边是已经初步打开局面的真实剧组。陆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力量。
他的北电生涯,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仅仅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