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城

繁体版 简体版
海棠文学城 > 重生1998,煤二代的华娱时代 > 第二十九章 平台博弈

第二十九章 平台博弈

2001年的秋天,《浪漫公寓》的后期制作在紧张有序中接近尾声。粗剪、精剪、配乐、混音、调色……陆岩几乎全程泡在剪辑机房里,与剪辑师、作曲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他深知,对于一部都市轻喜剧而言,剪辑节奏和背景音乐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品相”。

当成片最终输出的那一刻,陆岩组织了一次小范围内部看片会。邀请的人包括父亲陆大山、总经理张黎、编剧李樯、执行导演徐昂,以及特意请来的崔新琴老师。

放映室里灯光暗下,片头轻快活泼的动画和主题曲响起,瞬间就将人带入那个充满欢笑与温情的合租公寓。一百二十分钟的成片(按当时电视剧惯例,约为20集左右),节奏明快,笑点密集,情感真挚。陆岩和黄晓明的表演自然生动,化学反应十足;颜丹晨将“林夏”外柔内刚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众配角也各有亮点。整体制作精良,画面色调明亮温暖,远超当时一般的国产电视剧水准。

片子放完,灯光亮起。崔新琴老师第一个鼓起掌来,眼中满是欣慰和惊喜:“好!真好!陆岩,你这部戏,超出了我的预期!喜剧节奏把握得好,感情戏也真挚动人,非常完整,非常成熟!”

李樯看着自己笔下的文本变成鲜活的影象,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对!就是这个味儿!陆岩,你把我想要的感觉全拍出来了!甚至更好!”

陆大山更是乐得合不拢嘴,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格老子的!我儿子拍的电影……不对,是电视剧!就是好看!这要放出去,肯定火!”

张黎和徐昂也从市场和技术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内部看片的一致好评,给陆岩吃了一颗定心丸。接下来,就是最关键也最考验商业手腕的一步——卖出播出权,实现投资回报。

岩石影业的会议室内,气氛严肃。陆岩、张黎以及新聘请的发行经理,正在商讨播出平台策略。

“首先排除央视。”张黎经验老到地分析,“他们的黄金档主要以正剧、历史剧、名着改编为主,我们这种都市青春偶象喜剧,风格不符,送审也难通过。”

陆岩点头同意,他的目标本来就不在央视。“重点放在几家有影响力的省级卫视上。北京卫视、上海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这几家购买力强,观众复盖面广,对新型剧种的接受度也高。”

很快,看片邀请发往了这几家卫视的购片部门。看片会安排在bj一家专业放映室。

第一波接触:北京卫视。

购片主任姓王,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看完片后,他评价很客观:“片子制作很精良,年轻人应该会喜欢。但风格有点新潮,我们台的观众年龄层偏大,可能有点风险。单集我们最多出到一万五(注:2001年价格),而且要放在非黄金档的晚间十点后试试水。”

这个价格和时段,显然无法满足陆岩的预期。他礼貌地表示感谢,但没有立即答应。

第二波接触:湖南卫视。

来的是一位姓李的年轻购片副主任,思路活跃。他看完后非常兴奋:“陆总,张总,这片子太对我们台胃口了!轻松、好看、有话题性!我们正在打造年轻化的频道形象,就需要这样的剧!单集两万五!我们要首播权!”

价格有了很大提升,但陆岩敏锐地察觉到,湖南卫视虽然势头很猛,但其娱乐化的平台形象,可能会让《浪漫公寓》被简单归类为“偶象剧”,削弱其作为“品质喜剧”的格调。而且,两万五的价格,离他的心理底线还有距离。

关键的第三波接触:上海卫视(即后来的东方卫视)。

来的是购片部主任,一位四十岁左右、精明干练的女性,姓陈。陈主任看片极其认真,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看完后,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问了几个非常专业的问题:“陆导,请问这部剧的目标受众定位是?后期营销有什么初步想法?成本大概在什么范围?”

陆岩心中一动,知道遇到懂行的了。他从容应答:“陈主任,我们的目标受众是15-35岁的学生和年轻白领。成本方面,总投资约300万,单集成本约15万。营销上,我们希望能突出其‘高质量都市喜剧’的定位,而不仅仅是青春偶象剧,计划结合年轻人的话题进行推广。”

陈主任听完,沉吟片刻,开出了条件:“单集三万五。我们要独家首播权,并且要求签订后续二轮播出的优先购买权。此外,我们希望主演能配合我们在上海进行至少一场地面宣传活动。”

这个条件,无论是价格(总价约70万,已复盖成本并有盈利)、平台定位(上海卫视时尚、都市化的形象与剧集高度契合)还是后续合作空间,都极具诚意。陆岩和张黎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已有了倾向。

谈判并未结束。陆岩让张黎暂时稳住上海卫视,同时将上海卫视的报价“不经意”地透露给了湖南卫视的李主任。

果然,湖南卫视闻风而动,李主任立刻打电话给张黎,语气急切:“张总,价格好商量!我们也可以出到三万五!不,三万八!首播权必须给我们!我们台的娱乐影响力,你们是知道的!”

一时间,形成了上海卫视和湖南卫视竞价的局面。

最终,经过几轮紧张的拉锯战,综合考量平台调性、覆盖范围、合作诚意和长远利益,岩石影业与上海卫视签订了播出协议:

这个结果,意味着《浪漫公寓》不仅收回了300万的投资成本,首轮播出即实现毛利约50万元(未扣除宣发等后续费用),更重要的是,成功登陆了一线卫视的黄金档,为剧集的影响力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签完合同的那一刻,陆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商业上的初步成功,验证了他从选题、制作到营销策略的全链条判断力。接下来,就是等待市场检验的时刻了。

而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那部即将进入实质筹备阶段,注定要掀起更大风浪的《黑洞》。电视剧领域的试水成功,让他有了更足的底气,去挑战更复杂、更深刻的题材。一场新的战役,即将打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