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的bj,寒风凛冽,却丝毫挡不住一种席卷全城的文化热潮。
张艺谋执导的首部武侠巨制《英雄》,在经过长达两年的精心制作和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后,终于在这一天,于全国范围内隆重公映。
这部电影汇聚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等华语影坛顶尖巨星,以其宏大的叙事、颠复性的视觉美学和极具争议的主题,瞬间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街头巷尾,报纸头条,电视新闻,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英雄》。
“岩石影业”的办公室里,陆岩看着报纸上整版关于《英雄》的报道和影评,目光深邃。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上映,更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片时代”,市场的玩法、观众的审美、行业的格局,都可能因此而改变。
这对于刚刚凭借《黑冰》在电视剧领域站稳脚跟、正全力打磨电影处女作《暖春》的岩石影业而言,既是启示,也是压力。
沉思片刻,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
“张总,安排一下,买几张今天下午《英雄》的电影票,公司内核创作团队都去看看。晚上组织个小讨论会,聊聊观后感。”
“好的,陆总。”张黎立刻应下。
放下电话,陆岩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指节在光滑的木质表面留下细微的摩挲声。
他目光扫过窗外灰蒙的天空,忽然想起了什么,再次拿起手机,略作迟疑,还是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片刻才被接起,传来颜丹晨清澈而略带惊讶的声音。
“陆岩?”
“丹晨,”陆岩的声音听起来比平时温和些许,“下午有空吗?”
“下午…暂时没有安排。怎么了?”颜丹晨的语气带着一丝好奇。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今天上映,我想去看看,顺便学习一下。公司买了不少票,一起去看吧?”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象是随意的邀请,但尾音结束得比平时快了一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带着笑意的回应:“好啊!我也正想去看呢,一直没找到伴儿。几点?在哪家影院?”
“两点半,华星国际影城。我…我让司机先去接你?”陆岩喉结不自觉地微动了一下。
“不用那么麻烦啦,我自己过去就好,公司离那儿不远。”
“好,那…到时候见。”
“恩,到时候见。”
挂断电话,陆岩的目光在暗下去的手机屏幕上多停留了几秒,才缓缓移开。
下午两点二十分,陆岩提前到达华星国际影城。
他穿着简单的深色羽绒服和牛仔裤,戴了顶鸭舌帽,尽量低调,但挺拔的身形和独特的气质还是吸引了一些目光。
影院大厅人山人海,几乎都是冲着《英雄》来的。
巨大的电影海报前挤满了等待合影的观众,购票队伍排成了长龙。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
陆岩很快在喧嚣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了颜丹晨。
她穿着米白色的长款羽绒服,围着柔软的浅灰色围巾,素面朝天,微冷的空气让她的鼻尖和脸颊泛着淡淡的粉红。
在影院五光十色的海报和人声鼎沸的喧嚣中,她安静的身影象一泓未被搅动的清泉,显得格外干净清爽。
她也看到了陆岩,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
“等很久了吗?”她微微仰头看他,呵出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
“刚到。”陆岩摇摇头,递给她一张电影票和一杯热咖啡,“给你,暖暖手。”
“谢谢。”颜丹晨接过咖啡,双手捧着,指尖冻得有些发红。
两人随着人流检票入场。找到位置坐下后,灯光暗下,龙标出现,电影正式开始。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两人几乎没有交流,完全沉浸在了张艺谋所营造的那个充满极致色彩、写意武打和复杂寓意的武侠世界里。
陆岩看得尤为专注,甚至带上了几分审视和研究的态度。
他被影片空前宏大的制作规模、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奇观(如胡杨林的红、九寨沟的蓝、敦煌大漠的黄)所震撼,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其叙事节奏的争议性和主题表达的某种模糊性。
当银幕上呈现飞雪与残剑在湖心亭的对手戏时,陆岩的馀光瞥见颜丹晨微微前倾了身体,眼神专注地盯着画面中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光线在她眼中映出点点亮光。
而在胡杨林漫天红叶的壮观打斗场景中,他下意识地侧头想看看她的反应,却发现她正屏住呼吸,手指无意识地轻搭在唇边,显然被那份极致的美感所吸引。
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时,两人随着意犹未尽的人群走出放映厅,都还有些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感觉怎么样?”陆岩率先开口问道,语气带着探讨的意味。
“画面太美了!每一帧都象画一样。”
颜丹晨由衷赞叹,眼睛还闪着光,“尤其是那些打斗场面,拍得好飘逸,跟以前的武侠片感觉完全不一样。”
“就是…故事好象有点没太看明白,为什么无名最后不杀秦王了?”
陆岩点点头,若有所思:“这就是张艺谋厉害的地方,他用极致的视觉语言重新定义了武侠片,把中国美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于叙事和主题,确实存在争议,他试图在商业类型片里探讨‘天下’‘和平’这种宏大的命题,这种尝试本身就很大胆。”
他顿了顿,看向颜丹晨:“你觉得这种大片模式,会是未来的趋势吗?”
颜丹晨认真想了想:“制作这么精良,明星这么多,宣传这么大,观众肯定愿意买票进电影院。”
“但是…是不是所有电影都要这么拍呢?象我们拍的《暖春》,那种慢慢讲故事的电影,还会有人看吗?”
她的问题触及了陆岩正在思考的内核。
“这就是关键。”陆岩语气变得凝重,“《英雄》打开了中国电影的大片市场,证明了高投入、大制作、强视效的商业电影能创造巨大票房。”
“但这不应该是唯一的道路。像《暖春》这样的文艺片,关注人性和情感,同样有它的价值和生存空间。市场应该是多元的。”
两人一边讨论着电影,一边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影院。
寒冷的晚风吹来,颜丹晨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陆岩很自然地走到靠近风口的一侧,为她挡了一下风。
“饿不饿?附近有家不错的港式茶餐厅,暖和,东西也挺好吃。”陆岩提议道,语气自然。
颜丹晨抬眼看他,笑了笑:“好啊,正好有点饿了。”
餐厅里温暖而安静,与影院的喧嚣形成对比。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些点心和热粥。
话题很自然地从《英雄》聊开,延伸到了表演、导演、未来想尝试的角色类型,以及各自正在忙碌的工作。
颜丹晨说起《暖春》后期配音时的一些趣事,眼神灵动。
陆岩则分享了一些《黑冰》庆功后公司的规划,语气沉稳。
当颜丹晨提到演员“藏”比“演”更重要,要学会在镜头前克制时,陆岩深表赞同:“这正是我在《黑冰》选角时强调的内核,好的表演是让观众感受到,而不是看到。”
陆岩谈起电影节奏的重要性,颜丹晨立刻接道:“对对,就象呼吸一样,要给观众留白。”
他们发现,彼此对表演的理解、对行业的看法,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
窗外华灯初上,车流如织。
玻璃窗上映出两人交谈的身影,气氛融洽而温馨。
“谢谢你今天请我看电影,还陪我讨论这么久。”吃完饭,颜丹晨轻声说道,脸颊在餐厅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微红。
“是我该谢谢你陪我来看。”陆岩看着她,目光温和,“和你讨论很有收获。”
他叫来服务员结帐。
走出餐厅,寒意再次袭来。
“我送你回去吧。”陆岩很自然地说。
“不用了,我打个车很方便的。”颜丹晨摇摇头。
“天冷,还是我送你。”陆岩的语气坚持却并不强硬。
这次颜丹晨没有拒绝,轻轻点了点头:“那…谢谢了。”
车行驶在夜晚的北京街头,车厢里放着舒缓的音乐,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氛轻松而舒适。
到了颜丹晨住处楼下,她解开安全带,转头对陆岩说:“谢谢你,陆岩。今天…很开心。”
“我也是。”陆岩看着她,“早点休息。”
“恩,你也是,别总熬夜看素材了。”颜丹晨叮嘱了一句,打开车门下了车,对他挥挥手,转身走进了楼门。
陆岩看着她消失的背影,直到楼上的某个窗户亮起温暖的灯光,才示意司机开车。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脑海中交替闪过《英雄》绚烂的画面和颜丹晨清澈的笑容。
这个下午和夜晚,象一部温暖的短片,在他忙碌而紧绷的生活里,投下了一缕柔和的光。
晚上,岩石影业的小型看片讨论会上,气氛热烈。
大家围绕《英雄》的艺术成就、商业成功和争议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陆岩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最后总结道:“《英雄》的成功,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它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有多大,也告诉我们制作水准必须向国际看齐。”
“但我们也要清醒,不是所有电影都要做成《英雄》。”
“岩石影业未来的方向,会是‘商业与艺术并举’。《暖春》是另一种尝试。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他的话语,为公司的未来定下了基调。
散会后,陆岩独自回到办公室。
他打开计算机,看着《暖春》的粗剪片段,小琴那双纯净的眼睛在屏幕上闪铄。
他又想起《英雄》里那些华丽的色彩和宏大的场面。
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在他心中交织。
他知道,属于他的英雄时代,才刚刚开始。
而这条路上,除了对电影事业的雄心,似乎也悄然铺陈开了一段新的、值得探寻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