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城

繁体版 简体版
海棠文学城 > 北地悍枭 > 第258章 龙抬头日,杀声透雪

第258章 龙抬头日,杀声透雪

转眼间,时间悄然步入二月。

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之日。

关内腹地中原丶江南水乡,此刻大抵已是春雷隐隐,细雨霏微,蕴酿着万物复苏的生机。

但这北疆苦寒之地,却仍是风雪统治的疆域。风雪断断续续地下着,严寒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所谓的春暖花开,在此地不过是个遥远的念想,真正的暖意需待三月方能窥见一丝踪迹。

天地间依旧寒风刺骨,四野萧瑟。

然而,与这片荒芜寂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血军寨之内一派热火朝天丶蒸蒸日上之景。

天光未亮,只有东方天际透出一丝死鱼肚般的灰白。

凛冽的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小刀,刮过附寨新兵营巨大的校场,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脸上生疼。

千馀新兵已然列队完毕,嗬出的白气在昏暗中连成一片翻滚的雾霭。

“列阵!报数!”粗犷的号令如同惊雷,劈开了黎明前的寂静。

“一!”

“二!”

“三!”

“四——!”

震天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冲破这压城的风雪,显示出压抑不住的磅礴朝气。

这千馀人中,八百人是近期招募的新血,他们身上的冬衣虽略杂旧却厚实保暖,外套的铆钉皮甲,在微弱天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上一批新兵除了部分留下来,当作新兵营基层军官。其他的全部按照兵种输送至各战兵队。

那五百馀个编外队员在老保长王槐的劝说之下,在军寨诱惑待遇的吸引下,纷纷选择落户。

五百个帅司补充的新兵通过观察期后,打散调入各队。那些通过考核的也进入真正的训练。

这一批新兵多是海宁村村民和招募来的青壮组成。底子好,无需像早期流民兵那样先养身体。

故而,训练强度直接提升。

随着新兵教官下令,队长引领,围着校场晨跑。跑完几圈,热身过后,才开始投入训练。

副将刘铁柱象一尊铁塔矗立在风雪中,络腮胡子上已结了一层冰霜。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开始晨跑的队伍,声若洪钟:“脚步给老子踏稳了!踩在实地上!你们当是踏青游玩吗?

想想你们为何而来!是为了有口饱饭,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让你身后的父母妻儿不再受冻饿之苦,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再惧挞虏之刀!”

部将齐达等辅导官则穿梭于各方阵队列之间,以身作则,演示劈杀丶格挡之术,高声提醒:“注意间距,保持数组,战场上,数组就是你们的命!”

而刘铁柱则深入到刚刚开始练习枪术的方阵中,他夺过一名士兵手中有些歪斜的长枪,猛地一个标准有力的突刺,枪尖破空,发出“咻”的厉响。

“看好了!枪要稳,心要狠,力从腰起,贯于臂,达于尖!”

“想象你面前就是凶残的鞑子,你软绵绵的,死的就是你。你也护不住身后的妻儿老小。”刘铁柱脾气火爆却有责任心,怒吼在风雪中回荡。

队伍中,一个名叫高二娃的年轻新兵,二十岁出头,咬紧牙关,努力调整着呼吸和步伐。他来自一个被鞑子洗劫过的村庄,侥幸逃生。

刘铁柱的话,像重锤敲在他心上。

他身边的同伴,或许是为了军饷,或许是为了出路,但此刻,一种共同的命运感在严酷的训练中悄然滋生。为了活得安稳,为了杀鞑子。

“杀丶杀丶杀”

新兵刺枪时的喊杀声震耳欲聋!

视线越过附寨,军寨各处都沸腾着训练的热浪。

主寨官署后院,百来个亲兵,女兵队苦练搏杀技巧。

军营校场,杀气几乎凝成实质。两百馀名老兵,在秦小六和阮大率领下,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

他们的劈砍迅如闪电,格挡势大力沉,或分组对抗丶搏杀,三三制小队的配合默契到无需言语。

汗水刚渗出毛孔,几乎就被寒意冻住,但他们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这是军寨的脊梁和尖刀。

——正在扩编的亲卫队,他们待遇好,训练更重,没有口号,只有兵刃撞击的铿锵和压抑的喘息。

寨外后军营,大地在马蹄下痛苦呻吟。五百重骑兵在王善和鲁真的督促下,如同钢铁洪流,反复进行集群冲锋。

人马皆披重甲,远远望去,如同一堵移动的城墙。马槊平端,雪泥在铁蹄下飞溅数丈高。

“保持队形,加速!碾过去!”

王善领队冲锋,吼声在雷鸣般的蹄声中断续传来。

组建重骑兵极为不易,这些精选的骑手和珍贵的青蜉马,装备上军器监修缮改良的奇兵重甲。

与此同时,葫芦口外,常勇丶赵虎率领的骑兵因身上的铁甲更轻便,则展现出另一种风格。

他们如同幽灵般在雪原上穿梭,练习着高速奔驰中的劈砍丶精准的骑射丶以及灵活的迂回包抄战术。

袁飞丶徐强等飞虎卫老鸟作为教官,以小队形式分散在各骑兵队,要求极为严苛,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招来严厉的嗬斥甚至加练。

无论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都在迅速提升战斗力。正被反复锤炼成撕开敌阵的致命拳头。

寨前军营,秦大壮则领着他麾下五百馀人的步兵(含马步混编队伍)于此操练。

一时间,军寨各处皆闻杀伐之音!

双涡堡,张富贵的骑兵与王铁山的步兵也在同步操练。

堡外数百骑兵奔腾,雪原上雪人破碎。堡内数百步兵轮番执勤,训练,箭矢破空,刀盾交击。

郡巡检司驻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闹。庞仁利用职权,在这个冬季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

驻地外,四百骑兵奔腾;内部校场,三百多新兵参照军寨之法训练。

招募中,发生了庞仁口中的“趣事”:

不少年前被军寨宽大处理,发放钱粮回家过年的地痞流氓,恶习难改,再次欺压乡里。

结果被百姓告到庞仁处,他二话不说,派兵抓回,此刻正对着这群哭爹喊娘的苦工骂骂咧咧:“呸!秦大人心善,给你们机会重新做人,给钱做点小本买卖,你们却不知道珍惜!”

“庞大人,我等知错了。”

“哼,错了?现在晚了!按照我的说法,你们这种渣滓要怎么去改变呢?干到老,做到死。”

“呜呜呜”

“哭?把你们送到矿坑挖矿?”

庞仁志得意满,有军寨和郡城双重支持,钱粮充足,又在附近深山中发现了一座铜矿,他野心勃勃,计划来年兵力再翻两三番,届时手握重兵,便可与那孙判官好好掰掰手腕。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淅,秦猛要搞幽州官僚,他就搞官僚爪牙,双方齐头并进,合力绞杀。

安然度过冬季鞑子来犯!

铁血军寨招兵买马,兵力已悄然汇聚成一股洪流:

陷阵营(主力野战):

张富贵骑兵五百,王铁山步兵五百,刘铁柱弓箭手五百。王善丶鲁真重骑兵五百。

卫戍营(主力守备):秦大壮长枪兵五百,李山刀盾兵五百,常勇轻骑兵四百(未满编)

军寨内核精锐:亲卫队三百馀人(骑)

教导队(飞虎卫)三百,犬兵队两百。

后勤与治安:韩勇部,辅兵五百,治安大队一百。

工兵队:两百人,少青队,女兵队各五十人。

外围力量:庞仁巡检司兵力近千,且仍在扩张。

光是军寨总兵力已逾五千!兵源除流民青壮外,更多是秦猛私下派人远赴各州县,以“一日三餐,饷银不扣”的承诺暗中招募的贫苦健儿。

边塞苦寒,但活路更珍贵,来投军者成群结队。

军寨吸纳的流民劳动力也始终维持在三千左右,开荒丶筑城丶军工,彰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军寨如今的总人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