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会议定下了基调,岩石影业这艘刚刚在电视圈闯出名号的航船,正式调整航向,朝着风高浪急却也机遇无限的电影蓝海驶去。
而远航的第一步,是打造一艘更坚固、更专业的船体,并招募能与之匹配的船员。接下来的几周,陆岩几乎是以公司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公司改制和内核团队搭建的具体工作中。
在父亲陆大山的资金支持下,岩石影业迅速行动,在bj东三环附近一栋新建的甲级写字楼里,租下了半层楼面作为新总部。
装修风格简约现代,功能区划分明确:宽敞的会议室、独立的剪辑室、演员洽谈室、以及按部门划分的开放式办公区,处处透露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气息。
门口,“岩石影业”的金属logo熠熠生辉,宣告着这家公司告别了草创期的作坊模式。
陆岩亲自参与了每一个部门的组建和内核岗位的招聘。他深知,人才是公司最内核的资产。
同时,聘请了有大型企业经验的人事经理,着手制定员工手册、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方案。
颜丹晨几乎是毫不尤豫地就签了约,她对陆岩的信任已然根深蒂固。黄晓明在经历了一番“甜蜜的纠结”后,也抵挡不住“自家公司、优先好项目”的诱惑,在陆岩亲自向他承诺以后为他量身打造一部以他为主角的霸总剧的引诱下成为了岩石经纪的第一批签约艺人。
这一步,初步形成了制播联动的雏形,锁定了内核创作资源。
猎头推荐了几份简历,但都不太理想。要么是过于保守的老牌国企制片厂出身,思维僵化;要么是只有海外背景,不熟悉国内市场和政策的水土不服者。
就在陆岩为此焦头烂额时,张黎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陆总,我打听到一个人,可能符合您的要求。叫林永革,之前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做过副厂长,后来下海到一家民营影视公司做副总,主导过几部中小成本的文艺片,在业内口碑不错,尤其擅长控制成本和与导演沟通。但听说因为理念不合,刚离职,正在找机会。”
陆岩立刻让张黎安排见面。林永革四十多岁年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但言谈间逻辑清淅,对电影市场的判断一针见血。
他不仅对陆岩提出的《暖春》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其“小切口,大情怀,是冲奖的正确路径”,还就电影事业部的架构、开发流程、与国内外电影节的关系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陆总年轻有为,眼光独到,更有魄力。”林永革最后说道,“岩石影业虽然刚起步,但思路清淅,没有大公司的臃肿和派系,正是做事情的好地方。如果陆总信得过,我愿意过来,一起把电影这块招牌立起来。”
陆岩与林永革相谈甚欢,当场拍板,聘请他担任电影事业部的总经理。这块最重要的拼图,终于到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岩石影业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来自行业巨头华谊兄弟的狙击,也随之而来。这不再是之前《浪漫公寓》时期小打小闹的抹黑,而是更精准、更专业的商业打击。
第一波冲击来自人才市场。张黎气急败坏地找到陆岩:“陆总,坏消息!我们之前看好的两个刚从北电管理系毕业的好苗子,本来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今天突然打电话来说不来了!委婉地表示收到了‘更好的offer’。”
经过侧面打听,正是华谊兄弟以高出岩石影业30的起薪,并承诺进入大项目组学习的条件,将人截胡了。
紧接着,林永革也面色凝重地带来消息:“陆总,情况不太妙。我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了两位在业内很有名气的独立编剧,他们对《暖春》的创意很感兴趣,但都婉拒了合作。暗示……华谊那边有人打过招呼,希望他们谨慎选择合作方。”这是一种更隐晦的封杀,意在切断岩石影业优质内容的源头。
更令人恼火的是,圈内开始流传一些针对岩石影业和陆岩个人的负面言论,诸如“煤老板烧钱玩票,长久不了”、“年轻人异想天开,电影不是电视剧”等等,虽然捕风捉影,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部分潜在合作者的信心。
“妈的!华谊这是摆明了要打压我们!”张黎愤愤不平。
陆大山得知后,更是火冒三丈:“格老子的!玩阴的!儿子,要不爸再砸点钱,把价钱抬得比他们还高!”
面对来势汹汹的狙击,陆岩反而冷静了下来。他召集了张黎和林永革开小会。
“抬价恶性竞争,正中对方下怀,也会打乱我们自己的薪酬体系,不可取。”陆岩否定了父亲的提议,“华谊用这招,恰恰说明他们开始重视我们了,这是‘另类的认可’。”
他迅速调整策略:
1转变招聘思路:放弃与华谊在成熟人才和顶尖毕业生上进行价格战。转向挖掘那些有潜力、有想法,但在大公司可能得不到重用的“潜力股”,或者是从体制内制片厂出来、寻求更大空间的中生代人才。陆岩提出“合伙人”文化概念,承诺给予更大的创作自主权和项目分红机会,用事业前景而非单纯高薪吸引人。
2开辟第二战场:加强与中国青年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等国有机构的联系。林永革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陆岩指示,可以尝试合拍模式,借助“国”字头的资源,既能提升项目信誉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华谊的围剿。
3高调宣布,低调做事:陆岩让宣传部门适时发布了公司迁入新址、电影事业部成立以及《黑冰》主演阵容基本确定的重磅消息,重点突出王志文、蒋雯丽等大腕的加盟,展示公司的实力和行业号召力。用实实在在的进展,回击流言蜚语。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虽然短期内无法完全扭转被动局面,但稳住了阵脚,也吸引了一些不满足于大公司僵化体制、真正想做事的人才前来投奔。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平静的湖面下激烈地进行着。
在公司事务的忙碌间隙,陆岩与颜丹晨的接触也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由于签了经纪约,颜丹晨来公司讨论《黑冰》角色和未来规划成了常事。
一次,颜丹晨来公司上完表演指导课后,顺道来陆岩办公室坐坐。她看到陆岩桌上堆成小山的项目书和简历,以及他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轻声问道:“最近很累吧?听说华谊那边……不太平静。”
陆岩揉了揉眉心,笑了笑:“还好,意料之中的事。创业嘛,哪有顺风顺水的。”
颜丹晨递给他一杯刚泡的热茶,眼神清澈而坚定:“我相信你肯定有办法。以前在学校,觉得你只是专业好;现在看你处理这些事情,才知道你考虑得那么远,那么周全。”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反正,我签给你了,你指哪儿,我打哪儿。”
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让陆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她,认真地说:“丹晨,谢谢你。《黑冰》的‘肖云’是个难关,但闯过去,你的戏路就彻底打开了。公司未来的电影项目,也需要你挑大梁。”
“恩,我会努力的。”颜丹晨用力点头,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这种并肩作战、相互扶持的感觉,在繁忙与压力中,显得格外珍贵。
傍晚,陆岩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车水马龙的三环路。公司架构已初具雏形,内核团队逐步到位,但前方的挑战依然艰巨。华谊的狙击不会停止,市场的考验即将来临,《黑冰》的拍摄,《暖春》的开发,每一件事都千头万绪。
但他不再是单打独斗。他有父亲的支持,有逐渐成熟的团队,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有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华谊……”陆岩低声自语,眼神锐利,“这才只是开始。大银幕上,再见真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