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二年的盛夏,热浪席卷bj。
岩石影业会议室内,冷气嘶嘶作响,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隐隐的兴奋。
陆岩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几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文档复印件——那是刚刚公布的《电影管理条例》细则和院线制改革实施方案。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张黎、林永革、徐昂等内核管理层,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各位,东风真的来了。”他的手指点着文档上的关键条款,“《条例》明确了社会资本可以投资影院。”
“院线制改革明年六月必须完成,这是打破局域拢断、创建全国统一市场的生死线。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抢占先机。”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
“这意味着电影拍出来,终于可以有一条高效、可控的渠道直接面对观众。”
“票房分帐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收入支柱。我们不能只做内容制作公司,必须向下游延伸,掌握终端!”
张黎推了推眼镜,脸上写满忧虑,开口反对道:“陆总,院线投资是重资产,回收周期长,风险巨大!”
“去年行业数据我看过,全国影院亏损率接近30!我们刚靠电视剧回笼一点资金,《黑冰》还在烧钱,现在就投入这么庞大的项目,万一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林永革也面露难色,附和道:“张总说得在理。现在市场情况不明朗,是不是先观望一下?或者小规模试点?”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陆岩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等他们说完,才缓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
“观望?等市场明朗了,还有我们的机会吗?”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强烈的紧迫感,“华影、上影那些国企巨头,还有早就布局的光线、博纳,他们会等我们吗?现在进入,是抢滩登陆,是成本最低的时候!”
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
“政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台?就是因为旧模式走不通了!”
“院线制就是要用市场淘汰劣质产能,用规模效应提升效益!”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自建重资产,而是用轻资产模式快速卡位!”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参股”、“加盟”、“品牌管理”几个关键词。
“重点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抢占内核票仓城市的桥头堡!”
“bj、上海、广州、深圳,先在这几个地方,查找有潜力的现有影院,参股、签约加盟,先把我们‘岩石院线’的架子搭起来,抓住排片权!”
他看向张黎和林永革,语气不容置疑。
“资金问题我考虑过了。电视剧的盈利和后续项目的资金流会分开管理。”
“院线前期投入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内核是占位。”
“同时,电影《暖春》项目必须立刻激活,用小成本冲击国际电影节,打响品牌。”
“电视剧《黑冰》要确保成功,这是我们的基本盘。”
“三线并进,资金滚动发展!”
这番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路径的分析,暂时压下了管理层的疑虑。
张黎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陆总分析得对,是我想得保守了。就按您说的办。”
林永革也振奋起来:“我明白了,陆总!我立刻组织团队,重点摸排一线城市优质影院资源,主攻参股和加盟!”
战略方向已定,但具体执行立刻遇到了麻烦。
林永革带队出去没两天,就气急败坏地打回电话:“陆总,出师不利!我们看中的上海那两家内核商圈的老牌影院,‘永乐’和‘大光明’,华影集团的人也到了!开出的条件比我们优厚,对方态度摇摆得很!”
陆岩心里一沉,华影是国企巨头,资源深厚。
“知道他们具体条件吗?”
“听说不仅是钱的问题,华影承诺纳入他们的全国排片体系,未来重点项目优先放映。这对影院诱惑太大了!”
这是赤裸裸的资源碾压。
陆岩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
“林总,改变策略。华影势大,硬碰不明智。”
“你立刻秘密接触那两家影院的少数股东和管理层,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对华影合作模式的顾虑。”
“同时,扩大搜索范围,查找那些有潜力但未被巨头盯上,或者经营者有想法、不想完全被大公司掌控的优质标的。我们的优势是灵活和诚意!”
“明白!我马上去办!”
挂了电话,陆岩感到巨大的压力。政策东风来了,但闻风而动的狼也更多了。
公司事务焦头烂额,陆岩个人的“魔鬼日程”更是煎熬。
白天,他要在《黑冰》片场、公司会议室之间连轴转。
晚上,则要面对田壮壮老师那份令人望而生畏的书单。
那些关于“影象本体论”、“木乃伊情结”的论述,抽象得象天书。
陆岩蹙眉,反复咀嚼一段关于“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文本,感觉思维的触角似乎碰到了什么,却又隔着一层厚重的迷雾。
挫败感阵阵袭来。
他烦躁地合上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决定换换脑子,打开了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黑白影象,固定机位,缓慢的节奏,讲述着生活的平淡与苍凉。
当镜头久久停留在原节子饰演的儿媳纪子脸上,那隐忍、善良又落寞的神情,在静止的画面中爆发出巨大情感张力时,陆岩脑海中仿佛有电光闪过!
巴赞所说的“现实渐近线”,小津用极简的、尊重时空的镜头语言,不正是最极致的体现吗?
他猛地暂停画面,抓过笔记本飞快记录。
“小津的固定机位,是对生活原貌的最大尊重。”
“他摒弃蒙太奇的强制解读,让观众自行凝视,体味时间流逝与内心暗流。这与巴赞理论完美契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顿悟快感,瞬间冲散了疲惫。
第二天下午,《黑冰》片场拍摄一场群戏。
演员调度有些混乱,情绪始终不到位。
徐昂皱着眉头,连喊了几次“卡”。
陆岩看着监视器,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了昨晚的感悟。
他走到徐昂身边,低声说:“徐导,这场戏人物关系复杂,情绪交织。要不要试试减少镜头运动?”
“用几个固定的中近景机位,就象小津安二郎那样,让演员在相对稳定的空间里自然流露,摄像头只做冷静的记录者?可能比频繁切换更能积累情绪?”
徐昂愣了一下,疑惑地看了陆岩一眼,显然对“小津安二郎”的提议感到意外,甚至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但他还是决定试试。
调整后实拍。
起初,演员们似乎有些不适应这种“克制”的拍法。
但几条过后,当大家逐渐沉浸在稳定的表演空间里,情感的暗流反而更加汹涌地涌动起来。
“卡!好!这条感觉对了!”
徐昂盯着监视器,眼睛发亮,猛地一拍大腿,“陆总,你这招……有点意思啊!”
“这固定镜头把每个人的微表情和反应都抓得特别扎实,张力反而更强了!你这书没白读啊!”
现场工作人员也投来惊讶和佩服的目光。
陆岩谦虚地笑了笑,心中却充满成就感。理论终于照进了现实。
七月初一个周五下午,片场间隙。
王志文拿着保温杯踱到正在看书的陆岩身边。
“陆制片,忙里偷闲还在用功呢?田导的功课不好做吧?”语气带着前辈的调侃。
陆岩抬头,苦笑一下:“啃巴赞,有点烧脑。”
“正常。”王志文在他旁边坐下,“理论是地图,实战是走路。”
“地图看得再熟,不下地走走,永远不知道哪儿有坑。就象郭小鹏这人物,得在镜头前一点点把他‘活’过来。”
“王老师说得对。”陆岩深以为然,“所以我才赖在片场,看您和蒋老师‘走路’,比读十本书都管用。”
这话诚恳,王志文很受用,笑道:“不过,能把理论和实践拧在一起琢磨,是好事。”
“田导要求高,但能学到真东西。好好学,将来没准儿咱们还能合作点更带劲的。”
这句隐含认可和期许的话,让陆岩心中一动。
这时,手机震动,是林永革的短信:“陆总,急事!‘大光明’那边华影压力巨大,但‘永乐’的少数股东和管理层对完全被华影掌控有顾虑,愿意和我们秘密谈!”
“另外,我们在浦东新发现一家定位高端的‘星美’影城,老板很有想法,对我们的加盟模式非常感兴趣!能否尽快敲定合作方向?”
峰回路转!
陆岩精神一振,立刻回复:“集中火力攻‘星美’,力争签下旗舰样板!‘永乐’方面保持秘密接触,条件可以更灵活!要快!”
八月,《黑冰》拍摄进入尾声。
一场重头戏,蒋雯丽饰演的汪静雯有一段情绪极其复杂的独角戏。
几条过后,感觉总差一点火候,不够戳心。
徐昂有些焦急。
蒋雯丽也微微蹙眉,显然对自己的表现也不完全满意。
陆岩观察片刻,走过去对蒋雯丽低声说。
“蒋老师,您试试,把对面空椅子想象成十年前那个因为您一时尤豫而没能救下来的当事人。”
“不是愧疚,是……这么多年过去,您终于有能力直面他,告诉他,您没有忘记,也一直在努力。”
蒋雯丽闻言,眼神瞬间发生了变化,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击中了。
实拍开始。
镜头下的蒋雯丽,眼神从挣扎、痛苦,到逐渐释然、坚定,情感的层次丰富而准确,极具感染力。
“卡!”徐昂激动地大喊,甚至带头鼓起了掌,“完美!太棒了!这条过了!”
片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蒋雯丽沉浸在情绪中,片刻后才平复。她走到陆岩面前,真诚地说:“陆制片,谢谢你,刚才那句话,点醒了我。感觉这人物,真的活了。”
一旁的王志文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一刻,陆岩凭借对人物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剧组上下发自内心的尊重。
八月的夜晚,闷热难耐。
陆岩终于完成了田壮壮布置的大部分功课,写下了数万字的笔记。
林永革也传来好消息:与上海“星美”影城的加盟协议基本敲定,“岩石院线”取得了关键的桥头堡;“永乐”影院的参股谈判也进入实质阶段。
站在书房的窗边,望着城市的璀灿灯火,陆岩感到一种疲惫却充实的力量。
这个暑假的鏖战,政策东风的机遇与挑战,商业谈判的博弈,理论学习的顿悟,片场实战的淬炼……这一切,都让他如同经历了一次高压锻造。
他拿起电话,打给张黎:“老张,通知下去,下周召开公司年中战略复盘会。我们要根据新形势,调整下一步的作战地图了。”
“好的,陆总。”张黎的回应沉稳有力。
夜色深沉,陆岩的眼中闪铄着锐利的光芒。政策东风已至,暗战方兴未艾,属于他的时代,正伴随着不断的破局与淬炼,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