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通过北电导演系教研室的窗户,在斑驳的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陆岩坐在田壮壮老师的对面,心情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桌上,放着他刚递交的、厚厚一摞关于暑期书单和片单的读书笔记与拉片分析。
田壮壮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神色平静,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速度不快,偶尔会用笔在某个段落旁轻轻划一下,或者停顿片刻。
教研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陆岩耐心等待着,目光落在老师桌上那本摊开的、页边写满批注的《电影语言》上。
“笔记做得挺细。”田壮壮终于抬起头,将目光从纸页移向陆岩,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而专注。
“尤其是对巴赞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在具体影片中应用差异的比较,有点意思。不是泛泛而谈,能落到镜头和调度上。”
他轻轻点着其中一页:“关于小津安二郎的‘低机位’和‘榻榻米视角’所构建的家庭伦理空间和宿命感的关联,这个角度抓得不错。看来暑假没偷懒。”
陆岩心中稍稍一松,谦逊地回应:“谢谢田老师,只是初步的理解,很多地方还比较肤浅。”
“恩,知道肤浅是好事。”田壮壮语气平淡,却带着分量。
“导演这门课,入门容易,精深难。光会看,不够,关键要会想,会用手里的工具把想法‘拍’出来。”
他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正题:“研究生阶段,你的主要方向,就是导演创作与实践。理论课要扎扎实实上,但最终要落到片子上。”
“”我看了你公司的情况,《黑冰》要收尾了,后面有什么具体的导演计划?”
陆岩坐直身体,清淅答道:“田老师,公司下一步计划激活电影《暖春》的项目,我正在做前期筹备。”
“这是一个现实题材的本子,成本可控,但情感浓度和艺术表达空间都比较大,我想尝试用它作为我导演实践的起点。”
“《暖春》?”田壮壮沉吟了一下,“农村题材,儿童视角?”
“这类片子拍好不容易,容易煽情,也容易流于表面。你对这个项目,最内核的创作冲动是什么?”
陆岩早已深思熟虑,回答道:“我想摒弃那种刻意喧染苦难的‘哭片’套路。”
“最打动我的,是那种在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未经雕琢的、最本真的善良与坚韧。”
“我想用尽可能克制、朴实的镜头语言,去呈现这种情感的力量,就象纪录片一样去‘凝视’生活本身,而不是去‘演绎’悲剧。”
田壮壮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说:“想法是对的。但克制不等于平淡,朴实不等于无聊。”
“度的把握,是导演功力的体现。这个本子,立项后,每个阶段的分镜、选角、包括后期剪辑,都要拿来给我看。”
“一定!谢谢田老师!”陆岩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意味着他将得到田壮壮直接的、系统的指导。
“别高兴太早。”田壮壮泼了盆冷水,“我的要求会很严。”
“还有,学校有学校的规矩,该上的课一门不能少,该交的作业一样不能糊弄。你公司那边的事,自己协调好,我不管过程,只要结果。”
“我明白,田老师,我会协调好。”陆岩郑重承诺。
离开教研室,秋日凉爽的空气吸入肺中,陆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淅感。
研究生的方向就此落定,一条通往导演专业的道路,在田壮壮这位严师的指引下,正式在他面前铺开。
几乎在同一时间,《黑冰》剧组在天津某封闭拍摄基地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
“卡!过了!我宣布,《黑冰》正式杀青!”导演徐昂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片场,带着一丝沙哑和难以抑制的激动。
瞬间,片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用力地鼓掌,许多人眼框湿润,互相拥抱。
历时数月的紧张拍摄,经历了酷暑、熬夜、无数的难题和压力的洗礼,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释放。
王志文、蒋雯丽、陶泽如等主演也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满足的笑容。
王志文走到徐昂和陆岩面前,用力地握了握手:“徐导,陆制片,辛苦了!这戏,拍得痛快!”
蒋雯丽也微笑着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合作经历,谢谢二位。”
陆岩看着眼前这群为这部戏倾注了心血的主创,心中充满感激。
他拿起准备好的话筒,站到稍微高一点的地方。
大声说:“各位!辛苦了!我代表岩石影业,感谢剧组每一位同仁这几个月来的辛勤付出和卓越工作!”
“《黑冰》的顺利杀青,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今晚,杀青宴,不醉不归!”
“好!!”现场再次响起欢呼。
杀青宴上,气氛热烈非凡。
徐昂端着酒杯,激动地挨桌敬酒,话都说不利索了:“兄弟姐妹们……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了!这是我拍得最累也最爽的一部戏!”
陆岩作为制片人,自然也成了众人敬酒的焦点。
他保持着清醒,礼貌地回应着每一位前来道贺的人。
张黎悄悄凑到他耳边,低声道:“陆总,后期制作团队已经就位,剪辑房也安排好了,就等素材到位。”
陆岩点点头:“抓紧时间,但要保证质量。尤其是王志文老师那几场重头戏的剪辑点,一定要反复斟酌。”
“明白。”
宴会间隙,陆岩找到徐昂,和他碰了一杯:“徐导,后期这块,还得你多费心。粗剪出来,我们一起看。”
徐昂拍着胸脯:“放心,陆总,片子就象我孩子,我一定把它打磨到最好!”
看着眼前充满激情和疲惫的团队,陆岩知道,《黑冰》这场硬仗,终于拿下了最关键的一城。
接下来,将是同样至关重要的后期战场。
随着《黑冰》的杀青,岩石影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两个方面倾斜:
一是《黑冰》的后期制作与发行准备。
二是新项目《暖春》的前期筹备。
在公司的小型项目策划会上,陆岩明确提出了《暖春》的选角原则。
“《暖春》这个项目,艺术性要求很高,演员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
陆岩看着在座的张黎、林永革以及新添加的《暖春》项目负责人,语气严肃。
“选角的第一原则,也是唯一原则,就是必须符合角色!一切为作品服务,不考虑任何人情关系。”
“哪怕是我们自己公司的签约艺人,不合适,也坚决不用!”
他特别强调:“尤其是女主角‘小花’,这个孩子演员是戏眼,需要极强的灵性和感染力,必须要找到最贴合人物气质,最能打动人心的。”
“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搜寻和严格试镜。”
张黎表示赞同:“明白。我们会组织专业的选角团队,尽快激活遴选工作。”
林永革则汇报了另一项进展。
“陆总,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参与投资的上海‘星美’影城改造工程已经激活,预计明年春节前能投入使用。”
“这将成为我们‘岩石院线’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支点。”
陆岩点点头:“院线布局是长远战略,循序渐进。”
“当前的内核,还是确保《黑冰》完美收尾,以及《暖春》顺利开局。”
会后,陆岩独自留在办公室,再次翻看《暖春》的剧本。
这个讲述孤儿小花与善良爷爷之间感人至深故事的本子,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他脑海中开始浮现出具体的画面:黄土高原的苍茫,破旧窑洞的温暖,孩子清澈倔强的眼神,老人佝偻却坚实的背影……
他知道,这将是一次与《黑冰》截然不同的创作体验。
不再有错综复杂的案情和激烈的人物交锋,而是需要极致的耐心、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情感积淀,去捕捉那些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微光。
这对他而言,是挑战,更是渴望已久的、纯粹的表达。
几天后,在北电校园里,陆岩遇到了颜丹晨。
她刚刚结束一个gg的拍摄,脸上还带着妆,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清丽。
“陆岩,恭喜啊,《黑冰》杀青了。”颜丹晨微笑着打招呼,“听说你下一个项目是电影《暖春》?”
“恩,正在筹备。”陆岩看着她,“是个农村题材,儿童主角,跟你之前的戏路差别很大。”
颜丹晨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随即了然地点点头。
“我明白。这种戏,确实需要找特别贴合的小演员。”
“你放心,我懂的。需要我帮忙看看孩子或者试戏搭词,随时叫我。”
她的理解和支持,让陆岩心中一暖。
“谢谢。有合适的角色,一定会考虑你。”
陆岩承诺道,但他和颜丹晨都清楚,《暖春》中目前并没有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重要角色。
这就是行业的现实,也是专业的体现。
项目第一,角色至上。
黄晓明在得知《暖春》的消息后,也打来电话。
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岩哥,新电影有我能蹭的角色不?跑龙套也行啊!”
陆岩笑着回答:“小明,这部戏是爷孙俩的故事,最大的年轻男性角色就是村长儿子,戏份很少。”
“你好好拍你的《大汉天子》,下次有合适的硬汉或都市题材,肯定找你。”
处理好这些关系,陆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暖春》的导演准备工作和对《黑冰》后期制作的跟进中。
他频繁出入剪辑室,与徐昂和剪辑师反复讨论每一个镜头的取舍、每一段节奏的把握。
同时,他案头关于《暖春》的导演阐述、分镜头脚本初稿也越堆越厚。
他就象一枚结束了一段激烈轨道运行后,再次积蓄能量、调整角度,准备冲向更广阔空间的新星。
目标,已然明确。
道路,就在脚下。
2003年的秋天,对于陆岩而言,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转折点。
从成功的电视剧导演、制片人,迈向未知却充满无限可能的电影之路。